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

郭俭2025年度述职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26 浏览次数: 【字体:

2025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本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行动纲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聚焦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自2024年8月调任学校以来,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全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筑牢政治根基,坚定正确办学方向

我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始终在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强化理论武装,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研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青岛市教育强市建设规划纲要》《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最新政策文件,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学习,持续提升政治素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

(二)落实立德树人,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构建“润玉致美”全环境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劳模精神传承融入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常态化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军节舰艇参观”等主题教育活动,强化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承办青岛市思政大课堂交流活动,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三)注重能力提升,加快角色转型适应。作为一名从普通教育转任职教领域的干部,我深知自身在职业教育理论、政策把握和管理经验方面存在不足。一年来,坚持把业务学习作为第一要务,系统学习职教政策,积极参加线上线下专题培训,深入课堂一线听课60余节,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展“经济会客厅”,与学生座谈交流,全面掌握学校实际情况。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逐步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提升战略谋划、资源配置、团队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初步实现了从“普教人”到“职教人”的角色转变。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一)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提质增效。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承办青岛市中职思政大课堂交流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深化“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施大教研集备“三方式”改革,开展跨学科轮流听评课、分层培养与集体反馈,覆盖德育、体育、数学等重点教研室,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5年职教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达线21人,较去年增长31.25%,3名学生获评山东省拔尖人才称号。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教学诊改平台与珠宝数字化博物馆,相关案例入选山东省“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典型案例”,并获评青岛市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特色学校(引领型)。

(二)加强师资建设,优化队伍结构素质。学校坚持师德师风建设与专业能力提升并重,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和《职业教育法》等政策法规,开展师德失范警示教育,筑牢思想根基。修订完善《教职工业绩考核办法》《全员岗位竞聘办法》等制度,推进“三定一聘”人事改革,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实施分层分类校本培训体系,落实5%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发展,组织新教师、骨干教师、校级名师开展针对性研修。一年来,6名教师开设市级公开课,3人获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学校立项省级教改重点项目3项、市级规划课题4项,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成长成效显著。

(三)促进学生发展,完善育人管理机制。学校坚持以德为先、五育融合,修订完善《先进集体评选办法》等10项德育管理制度,夯实学生行为规范与综合素养培育基础。依托重大节庆纪念日,组织开展“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成人仪式”等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强化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完成1461名在校生心理测评,开展心理访谈110次,举办“阳光心灵”游园活动和毕业季心理讲座6场,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推动“一生一社团”建设,现有社团36个,组织艺术展演、志愿服务月等活动,动员400余名学生参与社会服务,获市教育局“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活动奖项4个,学生综合素养持续提升。

(四)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品牌。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联合青岛芙蕾雅珠宝共建青岛市珠宝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经雅”时尚珠宝品牌,开发15个系列1200余款产品,获17项外观设计专利,并成功入选“青岛礼物”名录,实现非遗技艺传承与商业价值转化双赢。校领导带队拓展名优企业资源,签约实习基地35家,创新实施“全日制+分段+项目”差异化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学徒320人,形成“做中学、学中用”的技能提升闭环。学校“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同步推进社会服务与公益融合,联合春雨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开展“匠心筑梦”公益行动,构建“技能培训—产品开发—就业支持—公益反哺”闭环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社会责任。

(五)优化内部治理,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修订《五年发展规划(2025-2030)》及管理权限清单,完善教学指导、教材选用等制度机制。创新设立“经济倾听”师生诉求平台,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280条,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96%,校内沟通与舆情响应机制不断优化。实施校园设施升级工程,完成操场改造、宿舍空调安装及润德园、百草园等文化园区品质提升,有效改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严格落实食安管理,构建“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获评“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校”,治理效能与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三、正视问题不足,精准剖析发展短板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本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战略谋划高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对接国家职教改革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方面,顶层设计和系统性谋划仍显不足,部分规划举措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战略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改革创新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在教育教学、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举措,特别是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方面推进速度偏慢。创新成果的示范效应和辐射范围有限,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模式。

(三)精细管理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制度执行、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如安全管理、学生管理、宿舍管理等部分工作未能形成有效闭环,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抓落实的韧劲和细致度有待增强。

四、明确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未来工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强化战略引领,提升发展格局。我还需加强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和区域发展战略的研读,将学校发展置于教育现代化和产业升级大局中系统谋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推动学校发展更好地契合时代要求,提升办学格局和战略定位。

(二)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能。聚焦关键领域推进机制与模式创新,强化项目化推进、成果转化与经验推广,力争在思政育人、产教融合、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面提升学校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夯实精细管理,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制度执行监督与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强化闭环管理,推动各项工作在细节落实中提质增效和精致化,全面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师德建设、五育并举、教学改革、招生就业、后勤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2025年12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