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方案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
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方案
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培养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王建鹏
组 员:于朝 左茜
工作职责:
1.负责学校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各项总体筹划,活动安排的确定,做好协调工作;
2.负责各项评比制度的审核及确定工作;
3.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听取汇报,及时处理反馈有关问题;
4.督导、检查、联络各职能组;
(二) 工作小组
1.课外训练组
组长:于朝
组员:王德文、体育教师、班主任
工作职责:
(1)负责学校组织的各项鹈鹕活动和体质检测活动的组织、管理、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领导小组联系解诀;
(2)负责组织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保障学生安全;
(3)加强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组织好各种活动,争取每次测试优异成绩;
(4)每次测试后成绩分析报分管领导;
2.课堂教学组
组 长 :左茜
组 员:张晓燕、孙赟杰、体育教师
工作职责:
(1)负责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估和优化。
(2)负责课外作业的布置、检查、评价工作、
(3)负责课堂检测的组织和成绩评定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于朝
副组长:肖传龙
组 员:杨峥嵘、赵颖
职 责:
(1)负责各项体育活动的物品采购工作;
(2)负责各项体育活动的物资保障工作。
4.医疗卫生组
组 长:于朝
副组长:辛念
组 员:孙秀卿、江帆
职责:
(1)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2)负责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突发性疾病、伤病的初步诊断及陪同医院就诊;
(3)负责体育活动期间学生突发身体状况的处理工作。
(4)负责体育活动前相关体质健康的告知和请假人员额材料审核工作。
三、总体目标
依据上级工作要求,建立起部门协作、家校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评价制度;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职责要求(学校、教师、体育教师、家长)
(一)学校层面: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服务工作。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和校外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督促体育教师把好教学关,向课堂要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班主任、任课老师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保障体育活动和测试的器材需求和体育教师的训练课时补助。学校在每年4月份开展体育节,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在9月、10月开展体质健康提升月活动,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每2月开展一次全校范围内的体质检测;各项活动的开展时间要定期、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参加体育锻炼获得体质健康成果的舞台。设立多种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活动覆盖全体学生,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确立一个体育锻炼的努力目标。
(二)班级层面
体育节、体质健康提升月相关活动以级部为单位分等次计入班级月量化,具体计分办法按照活动实施方案具体计算,每2月开展一次全校范围内的体质检测,成绩以级部为单位根据及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分等次计入班级月量化(及格率=及格单位/班级人数;具体转化计算方法为:1个良好单位=2个及格单位;1个优秀单位=5个及格单位),在青岛市十项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按要求加相应的班级量化。
(三)班主任层面
班主任要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体质健康的教育引导工作;级部长、班主任要齐心协力,有效、全力配合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活动开展,积极参与体质健康教育、活动宣传等教育阵地建设,配合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安排教育容,多方位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作贡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岛市组织的各项比赛,每两个月开展的全员体质检测,按级部设一、二、三等奖,乙组、丙组获奖班级为8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分别加班级月量化3分、2分、1分;甲组设一、二、三等奖,获奖班级为6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分别加班级月量化3分、2分、1分。
(四)体育教师层面
体育教师要积极与分管领导、班主任紧密配合,认真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评工作,形成数据库,做好体质健康知识宣传。教学中做到课堂与课后相结合,发展技能与体能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强化对学生健康行为能力的指导,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培养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统一;通过每两个月的体质健康检测数据,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组织学生参加青岛市各项体育赛事;布置并落实体育课外作业,想成课外作业检查机制,保证学生放学后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五)学生层面
学生要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积极配合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体育节、体质健康提升月、学校组织的体质检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德育加分,德育学分作为学校各项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具体加分值,参照活动方案执行;期末体育考试中体育成绩低于80分的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资格。
(六)家校层面
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学校要向家长宣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家长认识,更加关注子女的体质健康问题。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动大家的创造力,从营养、体育锻炼、个人卫生等各个方面加强家校配合,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要求。
五、工作举措
(一)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大课间安排一次课间操活动。每周二、四下午进行阳光体育活动。
每天大课间,全校进行阳光亮眼操后开展校园集体舞,大课间结束前,按照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深蹲跳、高抬腿、开合跳、拉伸练习等相关活动。
体质健康提升月期间、下午课外体育活动期间,高一年级自主开展校园集体舞学习;高二年级开展40分钟阳光体育活动,首先围绕操场跑3圈,在主席台前集合做热身活动、按组分别进行体质检测项目训练(男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练习、50米跑、引体向上、1000米跑;女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练习、50米跑、仰卧起坐、800米跑)及各项辅助练习,最后拉伸放松的顺序进行锻炼。具体动作方法、动作数量由现场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状况调整制定。
2.构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有助于体质健康提升的体育课堂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每节课至少安排20分钟的体质监测内容训练,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
3.落实体育家庭作业。
课外作业利用没心打卡,体育运动app(如keep、悦跑圈等)进行运动打卡,指导教师定时发放运动计划,保证学生假课后运动量,各班把体育作业发至班级群中,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作业统计,分管体育工作主任负责监督和抽查体育作业完成情况。
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每学年举办一次为期1个月的体育节(包含春季运动会)、为期2个月的体质健康提升月(包含秋季运动会)、每2个月开展一次体质检测,体质检测的单项分级部最优秀的前10%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对于各项不及格的学生,课堂上开展分层次练习,下午集中训练时开展分项目练习;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根据体质检测成绩确定各项目弱势人员,分项目布置体育作业。
5.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落实体教融合各项工作。
聚焦“教会、勤练、常测”,动态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学生了解自身体质状况,知晓下一步改进方向。体育教师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变化,实时调整运动方案,研究评价体系对学生运动动机的促进和影响。 (课堂教学组)
6.开展全员跳绳达标计划,制定跳绳等级评定制度,作为班级体质检测的基础项目和每天课后练习的必打卡项目,每学期开展一次跳绳比赛,择优在升国旗仪式上进行表彰。
六、工作保障
1. 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及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2. 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器材
学校配备专业测试仪器,以便精准掌握体质情况,根据测试情况动态优化训练方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