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演讲】知立冬节气,承文化薪火

主持人:校学生会纪检部副部长王润

演讲人:2024级9班赵子轩

2024级11班孟凡浩
护旗手:2024级1班贺彦凯 2024级1班李年松
国旗下演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024级9班赵子轩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立冬”—这个藏着中国人生活智慧与文化温度的节气。
当朔风裹着寒意掠过窗棂,当街头烤红薯的香气漫开,我们便知道,立冬来了。它不只是日历上一个简单的标记,更是古人对自然节律的精准感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草木凋零、动物蛰伏,大地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这是中国人“顺应天时”的古老哲学,就像农民会把收成归仓,我们也会添衣保暖,为来年的生机积蓄力量。
而立冬的文化,更藏在代代相传的烟火气里。北方人煮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交子”的谐音里藏着“新旧交替”的期盼;南方人炖一锅滋补的羊肉汤,用温热驱散冬日的寒凉。这些看似平常的习俗,不是简单的饮食习惯,而是祖辈们留下的“仪式感”——用食物连接亲情,用团聚温暖寒冬。就像我们小时候,总盼着立冬这天回家,能喝到妈妈煮的热汤,这份记忆里的温暖,正是文化最鲜活的传承。
可现在,不少同学或许只觉得立冬是“该穿厚衣服”的信号,却忘了背后的故事。其实,传承节气文化从不难:可以和家人一起学做一道立冬美食,感受“食饮有节”的智慧;可以翻开古籍,读一读关于立冬的诗词,体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雅致;更可以观察身边的自然,看看树叶如何落尽、候鸟如何南飞,理解“天人合一”的深意。
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时间密码”,每一个节气里,都装着中国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让我们从了解立冬开始,读懂节气里的文化,把这份温暖的薪火,一代代传下去。
谢谢大家!
撰稿人:2024级9班赵子轩 校团委宣传部 初 审:刘懿莹
复 审:王德文
终 审:郭 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