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产教融合绽新彩匠心育人谱华章——产教融合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青岛经济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2025-04-15 来源:办公室 浏览人数:33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紧抓国家、省市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大机遇和政策红利,基于学校快速发展、专业特色内涵建设,聚焦时尚与健康产业链,积极主动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探索共建珠宝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助推学校在办学模式、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推动青岛行业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德技双馨的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主要做法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改革前沿,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构建起“政行企校研”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范例。

(一)构建多元协同命运共同体

建立由政府部门引导、行业协会统筹、头部企业主导、科研院所支撑、学校主体实施的五方联动机制。与青岛市工信局、工艺美术协会、芙蕾雅珠宝等30余家单位组建珠宝产教融合联盟,形成“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的生态系统。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委派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驻校授课,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契合度达100%。

(二)打造产教融合实体平台

校企共建占地1500㎡的珠宝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企业投入设备及材料价值超2000万元,构建涵盖珠宝设计、加工、生产、营销的“全产业链”实景化教学实训场景基地。设立珠宝非遗技艺传承中心、数字化设计中心、新媒体营销中心六大功能模块,形成“教学-实训-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实践载体,用真实的生产项目打造特色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三)实施“经雅”双创品牌工程

校企共建“经雅”时尚珠宝品牌,创新“专业+产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师生创新团队开发“经雅”文创珠宝系列。通过非遗技艺现代化转化,研发黄金烧蓝、花丝镶嵌、金属錾刻、金属锻造、首饰绳艺等15大系列1200余款产品,获外观设计专利15项。校企团队为奥运冠军陈梦打“圆梦”系列专属首饰,亮相巴黎奥运会,引发国际关注。

(四)推进“三教”改革攻坚行动

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实施“名师名匠引进计划”,建成袁长君等国家及省市级珠宝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发《花丝镶嵌》《绳艺首饰制作》《首饰设计》等产教融合校本教材6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库《首饰配饰艺术》课程资源。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将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学生证书获取率达100%,8门课程获评市级精品课。

(五)创新技能竞赛育人机制

基于产教融合项目,构建“校-市-省-国”四级竞赛体系,校企共建技能节、毕业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近三年,成功承办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近10项。学生在全国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获一等奖第一名,获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20余项。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

二、取得成效

(一)专业建设形成品牌效应

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入选山东省首批特色化专业,珠宝专业通过省级品牌专业验收,形成地方特色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开发“传统工艺+数字技术”课程模块12个,近三年技术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300万元,孵化学生创业项目17个。

(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五年制贯通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成功承办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近10项。学生在全国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获金牌第一名,获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20余项。学校产教融合代表作品《敦煌蝶遇》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美术造型赛项金奖。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人才培养质量直线上升。

(三)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

组建校企创新教学团队(企业导师占比40%),建成省名师工作室1个,培养省特级教师1名、省市级名师5名、市级首席技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教学能手6名、市级技术能手3名,入选青岛市名校长工程1人。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比赛奖项12人次,省级课题、教改实验项目立项10项。

(四)社会服务贡献持续增强

年开展社会培训超2000人次,为1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3次,接待全国考察团50余批次。学校获评山东省优质特色校等省市级荣誉20项,产教融合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三、经验总结

(一)构建“五维联动”治理体系

创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主体-学校实施-科研支撑”的协同机制,形成命运共同体建设规范,制定资源共建共享清单,确保各方责权利清晰。

(二)打造“四链融合”育人平台

构建“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实体化平台,实现“产”有依托、“教”有载体、“研”有方向、“创”有支撑。通过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提升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即生产”“作品即产品”。

(三)机制创新:实施“五个三”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三契合”校企共建产教基地,即学校育人宗旨契合产业人才需求;学校教学项目契合企业生产任务;校企师资团队水平契合产业人才培养师资要求。

规划“三条路”畅通就业渠道,即培养技能人才实施企业就业、“两体”成员企业就业、个人创业,畅通就业渠道;

抓牢“三完善”强化过程管理,即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导师配备、完善管理行为,通过全程管理落实保障作用;

抓细“三相同”确保培养质量,即教学项目与企业岗位相同、实训内容与岗位标准相同、教学过程与生产工艺流程相同,以标准重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强调“三结合”创新评价体系,即采用过程评价、第三方考核、市场检验等方式,以评价考核激励学生一专多能,确保产教融合成效可量化、可追溯。

(四)建立“四维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包含“企业满意度、学生发展度、社会认可度、学校贡献度”的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确保产教融合成效可量化、可追溯。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依托全国性行业共同体平台资源,探索校企混合所有制特色办学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持续打造珠宝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创新,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珠宝文创产品,打造德技双馨的“双师型”“金师”团队。探索从专业入门教育到现代学徒制、岗位实习实训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长学制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建设和模式输出,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产教融合典范,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青岛方案。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中学(青岛经济职业学校)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海泊桥159号
邮编: 266033
公务安全邮箱:jyjqdjjzyxx@qd.shandong.cn
行政办公室联系电话:0532-83676711
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532-83676760/83676770
版权所有: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中学(青岛经济职业学校)
鲁ICP备17031366号-1
以教育信息化为名违规收费破坏教育公平问题
举报电话:0532-83676761
举报邮箱:jyjqdjjzyxx@qd.shandong.cn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